近年来,冰雹灾害频发,对光伏电站的运行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巨大冲击不仅会导致光伏板表面破损,更易引发内部电池隐裂、电路故障,甚至造成系统停摆——尤其是对于大尺寸光伏组件,其风险更为严峻。
被冰雹破坏的光伏电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那么,当一块2.81㎡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遭遇超高速冰雹的连续撞击,能否依然保持结构完整、发电稳定?近日,极电光能进行了一场远超国际标准的冰雹撞击实验,给出了明确答案。
01 双阶冰雹测试 实验第一轮采用IEC国际测试标准,即使用直径25毫米、质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冰球,以23米/秒的速度,精准撞击组件正面11个关键位置,每次速度偏差不超过±5%,落点偏差小于10毫米。 经每轮撞击后对组件外观、隐裂、功率及湿漏电性能的全维度检测结果显示,极电光能超大尺寸钙钛矿组件在多轮冰雹撞击后,表面无物理损伤,功率无衰减,湿漏电测试均达标。 为进一步模拟极端灾害场景,实验再度升级——将冰球直径进一步加大至45mm(质量提升至约43.9g,约为25mm冰球的5.8倍),以超过30 m/s(相当于汽车时速108km/h)的极高速度撞击组件。 在如此剧烈冲击下,极电光能钙钛矿组件依然岿然不动:外观完好、EL图像无隐裂、电性能稳定,湿漏电测试再次全部通过。 02 创新产品设计 极电光能钙钛矿组件为何能在超高速冰雹撞击后仍能“毫发无伤”?这背后是源于四项核心技术的协同防护: 采用真空镀膜与涂布工艺,使钙钛矿电池各功能层在基板玻璃上垂直顺序生长、紧密贴合,形成整体性优异的膜层结构。这种近乎“生长式”的成膜方式,极大增强了层间结合力,从根源上杜绝了因外力冲击可能引发的隐裂或分层问题,显著提升了组件的结构完整性与机械强度。 通过在配方中引入交联剂增强膜层的伸缩延展性,可有效吸收并分散冰雹撞击带来的应力,不仅提升了膜层自身的可靠性,更赋予组件卓越的抗机械冲击能力。 研发采用适配钙钛矿封装的低模量胶膜,具有优益的应力吸收能力,冰雹撞击时极大减少了机械应力对膜层的影响。 采用加强筋结构设计,大幅提升组件整体刚性,对抗极端外力冲击。 在四重技术的防御体系下,极电光能钙钛矿组件的机械与环境耐受能力得以系统性强化,即使应对超高速的“雹击”挑战也依然“坚不可摧”。 此次双阶冰雹测试实验,不仅是对极电光能大面积钙钛矿组件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直观验证,更彰显了极电光能对“高效·高可靠”产品理念的坚定承诺。在全球极端天气多发的背景下,光伏组件的安全可靠已成为保障电站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未来,极电光能将继续深耕钙钛矿产品力创新,以更高品质的钙钛矿光伏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筑牢质量防线,让每一度绿电都更稳定、更安全。